奶嘴的使用与必要性
或许不少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:「奶嘴」是否为宝宝成长过程中的「必需品」呢?事实上,还是要先了解宝宝的需求和状况,再考虑是否使用奶嘴较佳。
宝宝的吸吮历程吸吮本能的出现,最早可追溯到怀孕后期。孕妇大多可透过超音波检查,观察到胎儿有吸吮的动作。
等出生后,新生儿会表现出「吸吮反射」,如:妈妈手指碰触宝宝嘴唇,宝宝会自然地吸吮其手指,或有时候宝宝也会吸吮自己的手。吸吮反射的状况,大约持续至宝宝4个月左右,之后逐渐消失。
此外,0~2岁左右是所谓的「婴儿口腔期」,尤其在以奶类为主食的1岁前,吸吮的动作对宝宝来说特别重要,除了是获取食物的能力之外,更能带来心满意足的感受。
了解奶嘴扮演的角色
由前面得知,吸吮是宝宝的生活重心之一。因此,对部分宝宝来说,「奶嘴」犹如妈妈乳房的替代品,透过吸吮的动作,获得被照顾的安全感,也能自我安抚,进而达到情绪平稳的效果。不过,「当然也有宝宝不为所动,完全对奶嘴不感兴趣」。
吸吮奶嘴比例
对此,黄立心医师补充,宝宝是否有吸奶嘴的意愿及比例高低,与平日的哺餵情形、生活环境等相关;但也特别提醒「并非绝对」,以下仅供参考。
1.以母乳为主的宝宝,大多能直接从妈妈身上获得充足安全感,吸奶嘴比例较低。若母乳宝宝有在吸奶嘴,被亲餵宝宝吸奶嘴的比例可能比瓶餵的较低。
2.如果宝宝的主要照顾者并非父母,可能比较会出现吸奶嘴的状况。
3.大部分待在婴儿室的新生儿或须住院治疗的患童,也可能比较会出现吸奶嘴的状况。
掌握吸奶嘴的时间点
黄立心医师表示,奶嘴的使用与否,最主要的原则为「宝宝是否有此需求」,因此,父母只能顺其自然,不可强求。若父母想尝试让宝宝吸奶嘴,「时间点」的掌握是关键,建议如下:
1岁左右.应向奶嘴说再见
4~6週:建议此时再开始让宝宝尝试吸奶嘴。一般多在餵完奶后、接近睡眠时间前,给宝宝吸奶嘴,当宝宝吸吮至睡着,即可拿走(约15~30分钟,不建议再久)。
6个月~1岁:父母宜採取某些措施(如:寻找奶嘴的替代物、可转移注意力的方法),让宝宝渐进式戒除奶嘴。举例来说,由于正逢宝宝吃副食品的时间,建议可善用食物来转移其对奶嘴的注意,同时让宝宝练习运用吸吮以外的口腔能力(如:咬、嚼)。最晚1岁多,就应该告别奶嘴。
2~3岁:不建议继续吸吮奶嘴,以免造成咬合、蛀牙等问题,甚至还可能提高罹患中耳炎的机率。
文/郭盈秀
採访谘询/圣康诊所小儿科主治医师黄立心